top of page

自述

Resume

我是一名抽象绘画艺术家,《我的空间》是我的代表作品。在我看来,抽象绘画是一个自由的东西,它无需确证的形式或形态,在视觉表达上独立并且完整。在近几年的作品中,从之前对于城市的痕迹与色彩的关注,我开始深入思考人与人、人与空间的关系。


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意识体,我们发出各自的信息,我们同时又是不同信息的传递者。这些信息碎片编织起了一个无形而又抽象的网络空间。这些网络的形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。


《我的空间》系列,是我感知到意识网络空间的绘画的表达。之所以选择绘画作为变现手法是因为,绘画能直接把我每一刻的感觉表达出来。画布上那些不明出处的“形”与看似美丽的“色”,通过画笔敏锐的转化为一种抽象的空间图形。这些色块的组织形态充满着一种内在的秩序,它们互相连接组成了整个空间。原来在版画专业的学习影响着我的工作方式,看似简单的结果需要复杂的过程。笔触互相叠加、颜料滴落蔓延、媒介剂缓慢凝固,反反复复折腾许久直到再一次被覆盖与叠加。


这样的工作方法让作品的最终结果,总是不可思议。这些形与色构建的空间有一种类似于卡夫卡小说一样的荒诞感。也许正因这样的状态才能表达我所感知到的意识网络。绘画的时间因此被无限的延长,这是必要的。《我的空间》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艺术作品,是抽象的,是虚无的,看似无序与杂乱,它们最终将会变得平衡、有序、自然。

朱佩鸿

2020.10

朱佩鸿×Lilyo SPACE O

评语

Comments

苏新平评语:

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该文发表于《L’OFFICIAL艺术财经》第64期“艺术发现”专题

    朱佩鸿生长于上海,他并不回避都市生活经验对创作的影响,而是保持一种轻装上阵的心态,将他从都市获得的视觉记忆转化为意象式的画面直觉,形成简约而斑斓的意像空间,在释放个人情绪的同时也为观众的解读与接纳留下余地,当视觉的愉悦起作用的时候,作品与观众的距离也就大为缩小。

李帆评语:

中央美术学院教师、硕士生导师

朱佩鸿的作品《我的空间》制作性很强,内容是关于童年的视觉记忆,内容很抽象,是朱佩鸿小时候看到上海霓虹灯的感觉。绘画制作行为本身给作者愉悦感,有时候我们更在乎画面内容的叙事性,很少关心做画的行为本身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。朱佩鸿在创作的时候查阅过行为学的内容,从心理和行为来解释自己的“愉悦”,给作品找到了很好的理论依据。

徐冰评语:

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独立艺术家

该文发表于《时尚芭莎:艺术》总第146期“徐冰荐苗”专题

上个假期在纽约,我对美国当红的新绘画做了了解。如今的新绘画探索抓住了“我意识到的现实”这个思路---任何现实存在都是通过意识到而存在。所以才有“盗梦空间”。
朱佩鸿创作的大幅丙烯作品《我的空间》那些来路不明的“形”很吸引人。这源于他的一次去西安平遥古城写生的经验。他一开始和朋友们一起画城市,画到一半觉得太传统,没意思,到后来他觉得不如把所有的具象物体全部删除,仅保留自己对城市里各种灯光的感受又如何?他想的不少,但是又没有太多的痕迹。也许因为任何已知的观念都不好对位他所传达的信息,所以“他强烈地拒绝任何观念的苦心经营”;或许是年轻,还没有学会如何找到一种“说法”。

王春辰:自如的印痕

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

2015年10月

朱佩鸿的绘画经过近几年的变化和推进,可以说又有了一个新的进展。从这个进展可以看出朱佩鸿已经在当年毕业创作的基础上,将自己对绘画的空间关系,包括线条和布局的关系推向了一个更加开阔更加自如的境地。从这意义上讲,朱佩鸿找到了一条表达艺术感觉、艺术理解的方式,打破了三维空间,突破了二维画布对于绘画的局限。从最近的新作来看,这些线条、色块组合和结合的方式,以及画面中略有具象的物品用来提示空间在场的关系。这些其实都显示了艺术家对于痕迹和印迹的深入理解与推敲,也就是说艺术家已经将“表现”即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表现进入到一种非常自如的状态。我在这里用“自如”,而非用“自由”。因为“自由”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加推敲,可能是表现性更强。“自如”则是强调艺术家自我意识的有序和节奏以及自我意识的完整反映,“自如”在中文的语境里,更表现了艺术家的独立价值和主体意识的确证。


在中国当代画坛上,朱佩鸿的印痕独树一帜。朱佩鸿对于印痕的处理和把握已经找到了很多具体的方法,他不是单一线条的有规则的几何组合,也不是块面的有机组合。恰恰相反,朱佩鸿是在看似凌乱中实现了线条与空间的关系,与块面的关系,这是一种内在空间,而不是实际空间。朱佩鸿的印痕,也就是由线条、色块组合而成的印痕,形成了一个独立、自主、自如的空间,这个空间形成了自己的完整性。朱佩鸿在这个空间里可以无穷的穿插和环绕,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天地,成为一种创造独立世界的象征和表征。在这个层面上,朱佩鸿让自己的绘画进入到一个很好的发展领域。在当今国际绘画领域当中,以消除具象、消除叙事甚至是非绘画方向上,20世纪以来一直是艺术家不断探索的领域,究竟他们的空间有多大,或者说是以这种形式表达的可能性有多少,一直在探索中。朱佩鸿作为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一员,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回应、答案,甚至是可喜的成绩。


假以时日,朱佩鸿在这个方面的探索可以做的更好。我们可以横向比较,国际上很多在消除具象、消除叙事这种方式的绘画,可以有无数的变化和无穷的展示,潜在的空间关系非常大。可以横向比较很多艺术家,这种处理画面、线条、组合与涂鸦的关系,形成新的绘画意味,都是值得探索的。

出版物

Publications

活动

Activities

2020  青年创作者的艺术收藏之旅,赛麟空间,上海
2020  第六届金汐奖评委,深圳
2018  中国美术家协会2018年中青年文艺骨干和文艺管理干部培训班,北京
2018  Hug us!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公益活动,金羽翼,北京
2017  放进安徒生的笔筒-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,菌丝艺术,北京
2013  社区成长向导计划-北京移民民工子弟志愿者项目,冷泉社区中心,北京
2012  学前教育-活力社区基金打工子弟爱心会志愿者项目,黑桥社区中心,北京
2012  好男人有一手-新家美食美课第一期,西门子旗舰店,北京
2011  向东出发-意利艺廊艺术咖啡杯设计活动,侨福芳草地,北京

©2021 by ZHU PEIHONG ART STUDIO

bottom of page